本次报告主要是在威廉姆森的认知主义的基础上重新解释容忍原则,并继而解决模糊悖论。本次报告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模糊悖论的语义解释方案作出一般性的反对;第二部分重新解释认知主义下的容忍原则,继而重新解释谷堆悖论;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对高阶模糊性现象进行讨论。本次报告的主要结论是:语义角度对容忍原则的解释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威廉姆森的KK原则导致谷堆悖论的论证是错误的。精确概念和模糊概念的区别在于应用的标准不同。谷堆悖论的真正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模糊概念具有我们对模糊概念的模糊应用的内省的性质,第二个是我们会混淆关于模糊概念的非推理的知识和一般性的知识。
Q:表示提问 A:表示回答 S:表示补充
邢滔滔Q:你是针对连锁悖论还是仅仅是谷堆悖论?
王海若A:连锁悖论。
陈 波Q:Goguen写的书要早,为什么说他反对威廉姆森?
王海若A:不是他反对威廉姆森,而是有人引用他的话反对威廉姆森。
王海若:我们不会有0.6的直观。
邢滔滔Q:概率,有真的概率。
王海若A:有真的概率,但不是真值。真值度理论,真值和概率是不同的。我的论文是经典二值的。
周北海Q:王海若是怎么看待,我们有真值的直观,却没有0.6的真值的直观。
陈 波S:你凭什么给他赋0.6值,需要有一个标准在哪里。这样你脑子里实际上有一个标准,或者是或者不是。与其这样,还不如二值。弗雷格、罗素也这样说。
刘壮虎S:我支持两套系统,一套是本体论的,一套是认知的。
周北海S:你或许给不出0.6的值,但你直观上可以说这个比那个更真一点。
王海若A:这种我们可以放在信念上,但不需要放在命题上。
周北海Q:为什么我知道它不是100个人,也知道它不是101个人。
王海若A:知觉限制,我判断它不是100个人,100个人和101个人无法通过知觉区分,所以不是101个人也需要为真。这其实是容错边际原则的内省。
周北海Q:连锁悖论与这有什么关系?
刘壮虎A:很多谷子,是客观的;秃头悖论也是。“很多”不能用数字定义,所以“很多”与加1在一起,就会构成悖论。
陈 波Q:K^是什么?K*是什么?
王海若A:K^通过知觉知道,K*非推理的知道,与知觉没有直接联系。
邢滔滔Q:反思的是不是需要推理?
王海若A:嗯。
邢滔滔Q:这是不是就又回到推理的知道上了?!知觉是非推理的,反思是不是?
陈 波Q:Outline你的报告。
王海若A:对语义的解决方式,做出一般性分析。然后引出认知论证,威廉姆森KK原则导致谷堆悖论。区分精确的概念与模糊的概念。表明我们对模糊概念的理解不是通过定义的,在此基础上,对此做出一些自己的讨论。
陈 波Q:你在哪些地方修改的,如何修改的?
王海若A:威廉姆森认为,KFx→KFx’ 是错误的,源于KK原则是错误的。我是引入K*K*Fx →KFx’。
陈 波S:我们知觉不可区分,并不是其他的不可区分。我们可以通过数数,通过扫描仪可以区分。
刘壮虎Q:对于“谷堆”客观上有一个标准吗?还是我们认知不到。
陈 波A:认知主义者认为有,但是我们不知道在哪里。他们为什么这样呢?就是保持二值原则有效,我们不必为模糊性问题建立一个新的逻辑。
王海若A:虽然有精确的边界,但认知主义者认为这个边界还是由于主体的使用决定的。
刘壮虎Q:我们这群人都模糊的,为什么会得到一个精确的标准?
陈 波S: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威廉姆森把名称就当作对象。没有客观的对象,概念,语词那么都环节,不是我们认知群体的概念。克里普克严格指示词也是这样的。就是谈那个对象,与对象命名有什么关系嘛。
王海若A:我一方面觉得谷堆悖论是由认知的,你可说任何一个边界情形是那个边界,我是认为没有一个精确的。我前面给出了一个威廉姆森的实验,对于“高”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对于边界情形可以任意指定的。
赵晓玉Q:这个平均值与单个数的平均值有什么区别?
王海若A:他就是一个大致的方向。
周北海Q:你对秃头悖论有什么作用?消解吗?
王海若A:我最后认为,从上面这个公式K(K*Fx→Fx’) ,得到K*Fx→Fx’。
搞混没关系,不是因为搞混没关系,而是因为搞混的结果没关系。但最终不能搞混。每一步都对,但是不能传递。每一步的前提必须是K*这种形式的知道。
周北海Q:你把它的完整的推论写出来。
王海若A:在这个PPT上。
周北海Q:与原来的推论有什么区别吗?
王海若A:原来的没有“*”。
周北海Q:你觉得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王海若A:本来威廉姆森的问题出现在第二步上。
刘壮虎Q:你是把它加上了K*?
王海若A:对。
刘壮虎Q:好像有类似的原则。
王海若A:就是这个对知觉的和反思的区分不能同时用在同一个K之下。
周北海Q:你这算作认知主义的解释吗?
王海若A:认知主义。
陈 波Q:但是他说有清晰的界限。
王海若A:我这里没有涉及。
周北海Q:刚刚说结论是正确的,到什么时候结论也不真了。
王海若A:到哪一点上,我没有讨论。我有一个假想。有很多个边界,我可以随意地指定一个边界。
周北海Q:界限在哪里?
王海若A:每个人对于概念的习得是不一样的。但对于为什么会搞混,我还没有很清晰。
周北海Q:高阶是什么意思?
王海若A:高阶模糊性。Definitely是放在元语言中。~DF并且~D~F。
刘壮虎S:模糊的边界本身还是模糊,这就在二阶。
陈 波S:高阶模糊性就是界限的界限在哪儿。原来一刀划不出,现在三刀更划不出了。
在总体上,海若通过对语义的解决方式,认知论证,区分精确的概念与模糊的概念,最后做出一些自己的讨论。
在论证过程中,她运用了引出,然后提问的方式。例如,容忍原则,对于模糊概念做出高阶判断的问题,她都是先提出观点,然后提出问题,通过举例或者引言的方式来支持该问题。这种方式是非常好的。
有一个小建议,就是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再详加阐释,可能会更好。
王海若做这个事情的基本方式是对的。研究一个问题,确定一个主题,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自己试图做出一些反驳和讨论。她是在做研究与思考,她做问题的方式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