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议开幕式上,首先由北京大学哲学系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8个专场,其中4个专场的主题是“弗雷格的逻辑和哲学”或“新弗雷格主义”,3个专场的主题分别涉及逻辑哲学、哲学逻辑和语言哲学,并安排了一个博士
大会设6位特邀报告人,他们分别是:英国约克大学迈克·比尼教授,日本东京都大学野本
迈克·比尼的论题是“弗雷格的逻辑主义和解释性分析的重要性”。他认为,逻辑主义贯穿于弗雷格哲学生涯的始终,对于数学的关注不仅在弗雷格的逻辑和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与弗雷格的分析观念密切联系。在哲学史上存在三种分析概念:回溯性分析、分解式分析和解释性分析,而弗雷格的分析是解释性分析。按照这种理解,他对弗雷格的许多论题进行了重新阐释。
野本和幸的论题是“在弗雷格的逻辑主义及其语义学中作为原型的语境原则和判断优先性论题”。他认为,逻辑主义是弗雷格哲学的中心论题,为此弗雷格采取了两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判断的优先性和语境原则。随后,他详细分析了如上两个论题如何具体贯穿于弗雷格的《概念文字》、《算术基础》和《算术基本规律》之中。
叶峰的论题是“对自然主义数学哲学的介绍以及对弗雷格的自然主义评论”。他首先介绍了他自己近年来主张的一种唯名论的、严格有穷主义的和真正自然主义的数学哲学。从这种自然主义角度,他认为弗雷格对涵义和思想的探索是无意义的、空洞的和前科学的,弗雷格对数学应用的说明忽略了很多重要细节。如果自然主义发展成熟,我们就会普遍认同,弗雷格或者新弗雷格的哲学探索是一种误导。
罗伯特?梅的论题是“莱布尼茨问题和弗雷格谜题”。梅指出,弗雷格不仅发明了现代逻辑,而且把这种逻辑运用于科学之中,因此弗雷格不仅重视思想所表达的逻辑结构,而且也重视思想所表达的客观内容。就作为数科学的逻辑主义而言,弗雷格不仅关注于概念内容,而且关注于主题内容。但是,莱布尼茨问题,即同一陈述“2+3=
田畑博敏的论题是“弗雷格定理:现代弗雷格研究的起点”。他详细描述了如何从二阶逻辑和休谟原则推出算术公理的过程,即所谓的弗雷格定理的证明过程,包括《概念文字》中对于祖先关系的表述,《算术基础》中对于数的定义,以及《算术基本规律》中对于主要算术公理的证明。田畑博敏还简略勾画了如何推出实数理论的过程。最后他指出,在弗雷格的逻辑主义中,我们应该继承的不是按照某种特征给形式系统冠以“逻辑”的名称,而是尽可能地探索形式系统的推演能力。
刘靖贤的论题是“内涵的《算术基本规律》”。他指出,弗雷格《算术基本规律》中的悖论是由二阶逻辑的概括公理和公理V造成的,这一悖论根源于弗雷格的两个哲学信条:“数的给出包含着概念的断定”和“数是独立自主的对象”。刘靖贤从新的角度解释了弗雷格的指称和涵义的区分,并且提出从涵义角度解决罗素悖论的方案。他所给出的模态形式系统IG是由内涵的公理V和内涵的概括公理构成的,这一系统试图通过模态逻辑来实现弗雷格逻辑主义的理想。
此外,华南师范大学陈晓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余俊伟副教授,北京大学陈波教授等也围绕弗雷格的逻辑和哲学做了大会发言。
陈晓平的论题是“论谓词的指称和涵义”。他试图解决由于弗雷格区分概念和对象而导致的马概念悖论。他认为,谓述函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完整的,行使谓词功能的谓词是有空位而无指称的,但行使主词功能的谓词是无空位而有指称的。在前一种情况下,谓词具有带空位的涵义即概念;在后一种情况下,谓词具有不带空位的涵义和指称,它们分别是一个命题集合和相应的序偶集。
余俊伟的论题是“从弗雷格的观点看黑尔与莱特的新弗雷格主义”。他认为,弗雷格的逻辑主义试图把数学还原为逻辑,然而其形式系统中的公理V导致罗素悖论。为了拯救弗雷格的逻辑主义,黑尔和莱特放弃了公理V转而诉诸于休谟原则。虽然休谟原则与二阶逻辑是一致的,但是,余俊伟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新弗雷格主义偏离了弗雷格逻辑主义的精神实质。
陈波的论题是“弗雷格思想理论的去神秘化”。他认为,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在某种意义上起源于弗雷格的反心理主义,弗雷格由此提出了他的思想学说(陈波将其概括为10个论题)和“第三域”概念。但弗雷格的思想学说面临很多困难的问题,例如,思想是否先于语言?如何把握思想?如何确定思想的真假?思想的同一性标准是什么?等等,弗雷格对其中许多问题都未给出合理的回答,甚至不可能给出合理的回答。为了保证弗雷格思想理论的一致性,陈波从新的角度对思想理论进行了修补,并讨论了这种修补对于弗雷格逻辑观的影响。
在关于语言哲学、逻辑哲学和哲学逻辑的专场中,有很多学者做了有实质性内容的发言。例如,英国伦敦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巴瑞?
在博士生
会议的最后,由
在29日晚上,会议分别邀请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经验
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国内外参会者的很好评价。罗伯特·
本次会议将促进中国的弗雷格和新弗雷格主义研究水平的提升,国内学者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弗雷格哲学的介绍与解释,而是在弗雷格哲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批判和创新;不再仅仅局限于弗雷格哲学的研究,而是从技术与思想、逻辑和哲学相结合的角度重新全面地审视弗雷格;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弗雷格学者之间的交流,而是扩展国际视野,加强与国际弗雷格学者的对话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