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s» News» 2009语言学与逻辑学交叉研究研讨会综述

2009语言学与逻辑学交叉研究研讨会综述

发布日期:2010-01-26 作者:

  

2009122627 2009语言学与逻辑学交叉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教育部计算语言学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逻辑室协办。来自北京、上海、香港、浙江等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多名语言学、逻辑学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其中语言学又可以分为汉语研究、外语研究和计算语言学三个方面,再加逻辑学,所以这次会议也可以称为“两界四方”的交叉研究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以“逻辑学和语言学交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主题,分为学术报告和座谈讨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以与会专家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为主,后一部分重点讨论交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讨论,相互学习,会议气氛轻松而热烈。语言学和逻辑学的交叉研究在我国是一个新开展的方向,所以本次会议还引起了研究生们的关注,有来自多所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1.  交叉的研究

学术报告部分展示了与会专家在交叉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特点之一,是语言学家更为关注语言中的逻辑问题,引入推理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语言研究中的一些问题,逻辑学方面则注重开展在逻辑学视角和方法下的语言问题研究。

在语言学方面,北京大学中文系郭锐教授做了题为“汉语虚词研究中的逻辑问题”的报告。报告中指出,自然语言的语义表达常常用到推理,其中衍推尤其是语用衍推是常用的手段,可以用衍推进行自然语言的语义分析。进而介绍了用衍推来解释“连……都……”句、“一量词+否定词+VP”句和“只”字句的多语义等语言现象。北京大学中文系袁毓林教授作了题为“‘Neg+Wh+VP’和‘Wh+Neg+VP’意义同异之辨”的报告。当疑问词不表示真性疑问时,现代汉语中允许将它们放在否定词之后用来否定全部,也可以放在否定词之前表示全部否定。否定是重要的语言现象,也是重要逻辑概念。袁毓林在报告中介绍了他对这些语言现象的考察,还分析了疑问词Wh的周遍性意义(即全称意义)产生的原因。北京大学中文系叶文曦副教授作了题为“汉语语义范畴层级及其逻辑语义后果”的报告。报告重点分析了抽象级语义范畴参与语义组配,指出汉语并列式字组内部组配成立的条件是“同级”,并总结出组配后两个语义范畴的界限是否清晰的条件。最后,叶文曦列出了两个难以用逻辑方法处理的语言现象:汉语中的“连及”现象,以及对并列复合词“坚白”和偏正复合词“白马”的无差别处理。北京大学中文系董秀芳副教授做了题为“语义演变中的溯因推理”的报告。日常语言中很多推理形式都是溯因推理,董秀芳指出,语义演变中的溯因推理可以解释语言中的很多语义演变现象,但是董秀芳也认为,溯因推理不是万能的,例如隐喻,无法用溯因推理来解释。

在逻辑学方面,北京大学哲学系张闵敏博士做了题为“关于形容词的复合谓词逻辑系统”的报告。其中指出,逻辑学对形容词的经典处理方法用于某些相对形容词(如大小)是不恰当的,提出了相对性质词和绝对性质词的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复合谓词逻辑系统,用以探讨形容词和名词之间关系的语言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张晓君博士做了题为“论广义量词的对称性”的报告。经典逻辑只涉及全称和存在两个量词,自然语言中还有大量其他量词。张晓君在广义量词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研究,提出并证明了关于 á11? 类型 的广义量词的余对称性、余相交性和余驻留性的四个定理,分析了具有这些性质的广义量词的数字三角形的特点。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黄华新教授做了“汉语隐喻句的逻辑表征与认知计算” 的报告。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是一个集逻辑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团队。该团队以隐喻为中心开展了数年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黄华新教授介绍了该中心在隐喻研究方面的进展和成果,并指出,通过这些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隐喻理解的认知机制和过程,拓展人们在语言认知和日常思维方面的能力,有可能为逻辑学科的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对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外国语言及语言学理论研究是我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次会议有若干基于这一背景的学术报告,如北京大学英语系姜望琪教授的报告“逻辑学与语篇语言学”。姜望琪教授介绍了语篇语言学的历史和现代语用学的发展,对Grice的会话规律中的合作原则以及HornGrice的基础上提出的Q原则(你的话语要充分,说得尽可能多)和R原则(你的话语应是必要的,只说必须说的)做了评论,认为Q原则和逻辑学关系密切,并对为何各种语言中都没有一个单独的词表示“并非完全否定”做出了分析。关于语篇理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夏年喜教授做了题为“从解释照应关系的视角看DRTSDRT”的报告。DRT(语篇表示理论)和SDRT(分段式语篇表示理论)是基于逻辑学研究提出的语义理论。DRT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对代词照应关系的准确解释,但是DRT对代词处理的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这是分段语篇表示理论(SDRT)的产生的原因之一。夏年喜对DRTSDRT处理照应关系的能力做了对比分析,对语言中修辞关系的确定方法表示存疑,认为完全由经验确定则使得这种方法失去了可操作性。

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理论语言学研究所的熊学亮教授做了题为“构式中义元组合和动词用法嬗变的LF效果”的报告。生成语言学的句法和语义规则无法解释乖戾语言现象,这是构式语法理论产生的原因。熊教授对Goldberg的构式定义表示支持,并提出以是否“增效”作为构式研究是否具有意义的鉴别标准。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陈振宇博士作了题为“一种时间逻辑的新模式及其运用”的报告,提出了一种新的时间逻辑研究视角。这是来自语言学界的逻辑学研究。

计算语言学本身是一个交叉领域,目前主要是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在本次会议上,有报告展示了与逻辑学相关的问题与研究。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张化瑞老师的报告“自然语言定义中的潜在逻辑问题”以“只能做定语”的区别词和“只能做状语”的副词的兼类问题为例,指出其中的逻辑矛盾实为逻辑佯谬,只要用集合论的语言就可解决,为了使该解决方案具有普遍性,以命题“内涵(属性集合)之并 对应 外延(实例集合)之交”就教于与会的逻辑学专家。浙江省台州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聂文龙副教授的报告“汉语理解的逻辑方法及其计算机实现”向大家介绍了一个汉语推理理解系统的计算机实例,对普通的句子作了分析演示,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A喜欢B”等。这个系统使用的是Prolog语言。报告对计算机研究中用到的其他语言也作了介绍,并对不同语言的等价性做了分析。最后,聂文龙认为,把逻辑学用于语言学时,语言学中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就如同逻辑学应用于哲学时使得许多问题得到了澄清。

在计算语言学方面,还有来自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刘扬副教授的报告“中文概念词典与语义探索”。刘扬介绍了自己所负责的中文概念词典项目,以及它与WordNet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中文概念词典不仅是一个双语WordNet,它还反映了汉语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处理中文信息。最后,刘扬还谈到语义知识库在实施中应当注意的实际因素。这些方面的介绍为逻辑学在计算语言学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能的领域。

2、理解与沟通

座谈讨论分为主题发言和自由讨论两个部分,对交叉研究中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主题发言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邹崇理研究员以“自然语言逻辑的两种研究倾向”为题,介绍了逻辑学在自然语言的有关研究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一种是逻辑学的传统做法,对自然语言中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行抽象,据此构造逻辑系统,其定理不仅能够说明自然语言中符合语言学要求的句法生成或语义组合的规律,还把违反语言直观的现象囊括在内,甚至像经典逻辑得出“蕴含怪论”一样,推出大量跟实际的语言生成无关的东西。如上世纪80年代以来盛行的范畴类型逻辑和复数量化逻辑。这种按照逻辑传统针对自然语言的研究,其表达方式远离自然语言,得到的结果就描述自然语言句法语义特征而言显示出冗余性;另一种是用逻辑方法做尽量贴近自然语言的研究,如蒙太格语法及后蒙太格时期的自然语言形式语义理论。这种研究尽力满足语言学的要求而同形式语言学的句法理论接口,所构造的语句系统接近自然语言自身的构造。在语言逻辑领域,对逻辑学传统和倾向语言学的两种方式。因为逻辑学和语言学的两种处理方式的研究目的和抽象程度不同,不同知识背景下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偏爱。

结合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发展,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蔡曙山教授做了“语言逻辑研究与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的主题发言,对于逻辑学在自然语言研究的现状做了进一步分析和反思。蔡曙山认为,逻辑是大脑和神经工作的方式,逻辑学是对逻辑的人为摹写;逻辑以语言为基础,不能离开语言;人用语言思维,用语言进行逻辑分析与综合,没有谁能离开谁,这种关系是由脑和神经的工作机制所决定的。实验表明,语义上正常与不正常的语句在大脑中的电波表现显著不同,因而有理由猜测大脑在加工的时候有语义的参与,据此判断句子是否合适。语言与逻辑是人脑长期进化的结果。因此,在逻辑学的研究不能仅限于经典逻辑,逻辑和语言的研究应该与心理学、认知科学相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林允清教授从语言哲学的层面考察了逻辑和语言的关系,做了题为“语言学是否需要逻辑学”的发言。发言指出,自罗素、维特根斯坦、塔斯基、蒙太格、戴维森等诸多哲学家以来,对句子的分析采用逻辑方法就成了常用的手段,但是句子的意义依然很难被逻辑方式来表达。用逻辑学方法处理语言学主要有下列问题:(1)次序颠倒。学者们普遍通过归纳方法来判定某条规则对不对,而不是从公理或公设出发来规范语言学的规则。虽然物理学的方法是归纳方法,但是在语言学中使用归纳方法是奇怪的。(2)解释问题。逻辑语言比自然语言简单,如果用逻辑语言解释自然语言,就是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语言。虽然在物理学中,使用简单的理论来解释复杂的理论却是很正常的,在语言学却有问题。(3)不断完善论(逻辑和自然语言虽然差别很大,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地用逻辑语言来逼近自然语言)。物理学中不断完善的思想是很正常的,通常都是对原理论或辅助理论进行修正而获得发展,但是语言学不同,经常出现抛弃原有体系建立新体系的情况。总结上述问题,林允清教授认为,学者们用逻辑学研究语言学时,想当然地类比于用物理学研究现实世界,可是这种类比并不恰当,因而会导致语言学研究的不恰当。

最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周北海教授以“理解与沟通”为题做了主题发言,对语言学和逻辑学交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重点在于介绍目前逻辑学的情况。发言指出,逻辑学研究推理的正确形式,这与语言学有本质不同,但研究推理形式也要涉及各种语言现象,与语言学有相交部分。语言学方面认为逻辑学不能讨论隐喻、语篇的一些观点可能是来自于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造成的印象。在自然语言方面,逻辑学相关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种形态四个时期。两种形态指的是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四个时期指的是传统逻辑时期、数理逻辑时期、蒙太古语法时期和后蒙太古时期。数理逻辑时期对自然语言采取批评态度,认为自然语言不严格、多歧义,从而另建人工语言。后蒙太古时期发生了根本转变,以自然语言为本,一个理论如果不能满意地解释自然语言现象,是这个理论本身不足,而不像早期,是自然语言不好。在这个转变下,逻辑学正在多方位地向自然语言研究深入。现代逻辑形态下的自然语言研究本质上是运用数学方法的研究,可以深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中,特别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方面,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3. 观点与碰撞

在学术报告和专题发言的基础上,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语言学与逻辑学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语言学所胡建华研究员认为,语言学与逻辑学的关系可比作理论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数学不是经验科学,可以脱离客观世界。逻辑学也不是经验科学,可以与人们的自然语言相差甚远,但是类似于数学的方法可以用于理论物理,逻辑学的方法也可以用于语言学研究。北京大学英语系何卫副教授认为,语言学和逻辑学的差距并不如通常想象的那么大。这两者的共同研究对象都是语言。逻辑学是要把有效的推理和无效的推理分开,而语言学则是要把合语法与不合语法分开,两者都是要找特征函数来区别。语言学和逻辑学看似差距很大,但实际上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叶文曦、潘海华、熊学亮、袁毓林等学者们也认为,尽管两个学科有各自的目标和核心方法,不能够互相取代,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两个学科可以互相借鉴互相促进。

2)语言学研究中逻辑学方法的适用性

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壮虎教授认为,逻辑学有一定的范围,有的语言现象在一阶逻辑中能够很好地再表达,但是有些语言现象则不能,逻辑学家有责任说明所研究的是哪部分语言学问题。北京大学中文系王洪君教授认为,逻辑表述可以发现一些语言表述中很难发现的情形,语言学需要逻辑学来做工具,对双方的合作也有信心。作为语言学家,更关心的是用逻辑表达的工具可以揭示出用自然语言无法描述或无法描述清楚的语言现象或语言范畴,而不仅仅是用逻辑符号转写语言学已经讲清楚的现象和范畴。逻辑学对于语言学的价值在前者而不在后者。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詹卫东副教授认为,语言和逻辑是天然结合的,逻辑的术语和方法在研究中也会有好处,但是语言学和逻辑学的结合并不很乐观。逻辑学符号化繁琐,是否适合做语言学研究工具,以及这个工具能带来多大的收益似乎还看不到前景。针对邹崇理发言中提到“逻辑织的网很大”(逻辑学方法一般,覆盖面很大),詹卫东认为,网可能不大(因为覆盖不了所有自然语言),网眼或许很大(漏了很多东西)。邹崇理对詹卫东的置疑进行了回应,认为逻辑系统是可以修改的,随着语言学家面对的问题的改变,逻辑学家也可以创造出相应的逻辑系统来处理。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逻辑学的研究在回避语言中的实际问题,都是大而无当的回答,而语言学家则要做更具体的研究,这些方面逻辑学起不到作用。

3)语言学研究中逻辑学方法的必要性

胡建华认为,从学科本身的发展来看,逻辑学方法能够使语言学研究严谨慎密,使用形式符号做研究,使得语言学符合科学的可证伪标准。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系潘海华教授认为,语言学和逻辑学两个学科关注的目标不一样,逻辑学方法具有一般性、严格性,语言学要讨论更细的问题。以形式化方法为工具用于语言现象分析,可以看得更清楚。袁毓林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赞同将逻辑学作为工具的看法,认为观察语言现象需要逻辑学方面的工具。

蔡曙山指出,50年代数理逻辑和计算机很好的结合,使得形式化的方法达到巅峰。50年代后人们开始反思这种形式语言是否真的如莱布尼茨的构想那样,出现争端可以通过计算来解决。今天逻辑学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为什么逻辑学有缺陷还要用它来研究自然语言?因为有些语言人能够理解,但是机器不能理解。姜望琪也认为,语言的形式化,是让计算机理解意义成为真正的智能所必不可少的中介。计算机天然地和逻辑学对应,使用逻辑学方法来研究语言,就是为了让计算机真正地成为“电脑”,而不仅仅是一台机器。

以上讨论完全是自由式的,没有预先规定题目。从讨论的过程看,从逻辑学和语言学的一般关系,到逻辑学方法的适用性,进而到必要性,这一自然形成的轨迹也反映了学者们对交叉研究看法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就这三个问题来看,应该说重点在适用性。对此大家普遍认为,目前的逻辑学理论和方法还不足以覆盖语言学中的许多问题,因此一些语言学家对逻辑学的发展提出了期望。北京大学教育部计算语言学重点实验室王厚峰教授表示,希望逻辑学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以解决计算语言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在数据收录文本摘要时,怎么判断某句话是已收录句子的逻辑后承,因而可以不收录,以减少冗余。郭锐也对语用衍推方面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类似的希望。

最后,不论观点是否一致,与会者们普遍表示这次研讨会很有意义。一些学者还表示希望明年再召开此类会议,并对下次会议的举办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4. 简短述评

本次会议是继2008年“语言学和逻辑学跨学科学术研讨会”(详情见“语言学和逻辑学跨学科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载于《逻辑学研究》2009年第2期)后我国举办的第二次语言学和逻辑学交叉研讨会。近年来随着逻辑学和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逻辑学和语言学的交叉研究在我国业已悄然起步,初步出现了一个群体,这两次会议也是见证。两界学者所以能坐在一起探讨、争论,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人为推动,而是当今学术发展确实产生了交叉研究的需求和可能性,是理论发展所至。尽管有些观点并不统一,但讨论本身就是对交叉研究开展的促进,特别是讨论中提出的发展期望,实际上也是提出了交叉研究中可能的切入点。所以,有理由相信本次会议的结束也是一个新起点的开始。

 

(陈星群,周北海)


发布时间:2010-01-26 1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