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项的指示性使用和谓述性使用——反驳严格指示词和非严格指示词的区分,《学术月刊》2016年第11期
对蒯因真理观的批判性考察,《外国哲学》第31辑
Against Williamson’s Arguments about Bivalence, Philosophical Forum (AHCI), Autumn-Winter Issue, 2016.
Socio-historical Causal Descriptivism: A Hybrid and Alternative Theory of Names. Croat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AHCI), forthcoming in 2016.
When a Young Chinese Scholar met von Wright, Acta Philosophica Fennica, forthcoming in 2016.
有关休谟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哲学与文化》(台湾)2015年第8期
名称究竟如何指称对象?一个新的名称理论,《南国学术》2015年第3期
中国古代的六组悖论,从比较哲学的视角看,《哲学门》第30辑
Social Constructivism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Croat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AHCI), vol.XV, No.43 (2015).
Two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Hume’s Philosophy, Universitas-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 (AHCI), forthcoming in 2015 (8).
语言和意义的社会建构论,《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
论蒯因的逻辑哲学,《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关于悖论的问答,湖北大学学报年2014第6期
二十世纪西方语言哲学回眸,《南国学术》2014年第3期
模糊性:连锁悖论,《哲学研究》2014年第1期
Six Groups of Paradoxes in Ancient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Asian Philosophy (AHCI), 24 (4) (2014).
The Nature of Logical Knowledge, An Unfinished Agenda of Quine’s Philosophy, Philosophical Forum (AHCI), vol.XLV, no.3 (2014).
Refutation of the Semantic Argument against Descriptivism, in ProtoSoci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 Vol. 31 Language and Value, 17-38, edited by Yi Jiang and Ernest Lepore, 2014.
悖论:对人类理智的挑战,《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1期
有关上帝的悖论,《哲学分析》2013年第5期
Kripke's Semantic Argument against Descriptivism Revisited, Croat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AHCI), Vol. XIII (2013), No. 39.
Kripke's Epistemic Argument against Descriptivism Reconsidered,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AHCI, Blackwell), 40(3–4) (2013).
To be philosophical, even if one will not be a professional philosopher: The Aim and Mission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Frontier of Philosophy in China, Brill, 2013, 8(2).
The Demystification of Frege’s Theory of Thoughts, Politics and Society, Special Issue of 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1 (1) (2013).
超越弗雷格的“第三域”神话,《哲学研究》2012年第2期
反驳克里普克的模态论证,《晋阳学刊》2012年第3期
反驳索姆斯对模态论证的辩护,《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弗雷格的思想理论,《哲学分析》2012年第5期
先秦文化中的怪论与悖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6期
A Descriptivist Refutation of Kripke's Modal Argument and of Soames's Defense, Theoria: A Swedish Journal of Philosophy (AHCI), 79(3) (2012).
Justification of Induction: Russell and Jin Yuelin. A Comparative Study,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Logic (AHCI), 33 (4) (2012).
Introduction: Philosophizing like Dummett, Frontier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2, No.3.
反驳克里普克的认知论证,《学术界》2011年第5期
反驳克里普克的语义论证,《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归纳问题:罗素和金岳霖——中西哲学交流的一个案例,《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9期
逻辑:一个生长和变动的概念,《学术月刊》2011年第12期
Proper Names, Contingency A Priori and Necessity A Posteriori,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Logic (AHCI), 32 (2) (2011).
An Interview with Timothy Williamson, Theoria: A Swedish Journal of Philosophy (AHCI), 77 (1) (2011).
拒斥克里普克和索姆斯反对描述论的论证,《中国分析哲学2009》,浙江大学出版社
存在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吗?——对克里普克知识论的批评(上),《学术月刊》,2010年第8期
存在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吗?——对克里普克知识论的批评(下),《学术月刊》,2010年第9期
Xunzi's Politicized and Moralized Philosophy of Language,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AHCI, Blackwell), 36 (1) (2009)
“逻辑的可修正性”再思考,《哲学研究》2008年第8期
荀子的名称理论:诠释与比较,《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2期
荀子的政治化和伦理化的语言哲学——一个系统性的诠释、建构、比较和评论,《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2008年第2卷
语句的真、真的语句和真的理论体系——“truth”的三重含义辨析,《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言意之辩和关于意义的怀疑主义论证,载《追求与探索——涂纪亮先生80华诞纪念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
蒯因哲学为什么重要?,《哲学研究》2007年第5期
The Debate on the Yan–Yi Relation in Chinese Philosophy: Reconstruction and Comments,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Springer, 1 (4) (2006).
一个与归纳问题类似的演绎问题——演绎的证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经典逻辑和变异逻辑,《哲学研究》2004年第11期
演绎的认识论辩护——一个批评性评论和重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第6期
直言命题的存在含义问题,《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The Epistemic Justification of Deductio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utumn 2003.
休谟问题和金岳霖的回答——兼论归纳的实践必然性和归纳逻辑的重建,《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论证是哲学活动的本性,台湾《鹅湖》2001年第10期
亨迪卡的IF逻辑述评,《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3期
蒯因的‘两个教条’批判及其影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现代逻辑中的哲学问题,《北京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论分析哲学的芬兰学派,《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第7期
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逻辑观,《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蒯因论本体论承诺,《外国哲学》14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
分析哲学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哲学逻辑”词义探源与辨析,《哲学动态》1997年第3期
蒯因的语言哲学,《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蒯因的本体论,《晋阳学刊》1996年第3期
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纲领,《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年第5期
蒯因的逻辑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哲学理论的形式化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形式化和哲学研究,《思与言》1994年第4期
蒯因哲学的理性精神及其启示,《哲学研究》1994年第12期
蒯因的整体主义知识观,《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6期
逻辑哲学新构想,《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6期
蒯因哲学的体系、特征与缺陷(上),《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第8期
蒯因哲学的体系、特征与缺陷(下),《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第9期
思维四律不能表述为重言式,《哲学动态》1993年第5期
西方逻辑哲学研究述介,《哲学动态》1993年第10期
蒯因的逻辑哲学,《哲学研究》1993年增刊
“是”的逻辑—哲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论逻辑真理,《自然辩证法研究》1990年第2期
可能世界语义学及其哲学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3期
逻辑哲学三题,《求索》1990年第6期
哲学逻辑的兴起,《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1期
专名通名理论批判,《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
维护一个传统的信条——兼与李先焜先生商榷,《哲学研究》1989年第6期
意义理论在逻辑学中的重要地位,《求索》1989年第3期
道义逻辑和伦理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哲学动态》1989年第5期